第一百九十章 作战方略 (第2/2页)
“怎么,二哥你怕了?我看曹操定然想不到我们会去突袭武关,武关的守军一定不会太多,而且就算没有攻下武关,也能吓曹操一跳,迫使他将注意力分向我们这里。”
关羽思考再三,总算勉强同意了这个方略,道:“你看谁去攻打武关合适?”
这个问题荀骥倒还真没想过,荆州现在的情况是不仅缺兵,而且少将,尤其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仅有关羽和张辽二人,总不能去将张辽调过来吧?关平还年轻,这样的重任未必能够肩负起来,关羽的中军都督赵累倒是颇受关羽信任,可他似乎也并非能够独镇一方的统帅之才。
想来想去,荀骥一拍脑门,怎么把太史慈忘了?他虽然被任命为长沙太守,负责盯住江东,但是用太史慈和张辽两个人去盯鲁肃,属实有些富余了。
“先将樊城和新野打下来,我这就去将子义调来,驻守益阳的事情,让文远先担着。”
关羽听到荀骥要调太史慈前来,知道荀骥已经下定了决心,只能无奈拱手道了声诺。如此见外的行为让荀骥感觉非常不适,他知道关羽从心里并不赞成这个方案。可从官职上来讲,关羽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,而荀骥是督荆州事的镇南将军,两人是上下级关系,他只能听命,即便抛开官职不谈,他也并没有其他的方案,只能听从荀骥的安排。
调太史慈来,原因有二:其一,刘备军中最精锐的部队,正是当年高顺带出来的陷阵营,虽然这支部队在徐州一战中几乎被灭,但后来又经过重建,战力已经恢复了巅峰状态,而这支部队当年荀骥交到了太史慈手上;其二,太史慈曾经在汉中当过一段时间的都督,现在又在长沙担任太守,数次领军独镇一方,或许正面作战能力不及张辽,但说到领一方重任,还是太史慈更强一些。
既然荀骥已经下了命令,关羽次日便开始率军猛攻樊城,同时一纸调令传到了益阳,太史慈立刻率军北上。
樊城在汉水北岸,自古以来便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之说,原因无他,樊城地势低又无险可守,汉水一旦涨水,樊城总是被淹,对于北军而言是非常容易攻破的城池,而作为襄阳的第一道防线,樊城能够坚守多久,除了看守军本身的意志外,更要看身后的襄阳能够为其输送多少兵力和物资。而同理,南军若要攻打樊城,如果身后的友军不能为其提供支援,破城也就是一两个月的事。
关羽已经围城一个多月,但却迟迟见不得援军,城中守军正是意志低落之时,而关羽在这个时候发起猛攻,对于守军而言是一记阻挡不了的重拳,仅仅只坚守了三天,城门便被攻破,关羽率军杀入了城中,守将常何见抵抗失去了意义,于是率领残部投降。
就在关羽破城之时,太史慈亦率军赶到了樊城大营,稍做整顿之后,关羽和太史慈便率军北上,准备攻打新野。